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位置: 首页» 平台基地»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

实验室概况

2000年8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,首任主任为杨志峰教授。实验室主要基于水沙科学领域所形成的学科优势,重点开展水沙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,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水沙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特点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污染物水-沙(土)界面过程,水污染控制新技术、新原理等,水-土环境跨介质减污降碳新技术、新原理,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等,有鲜明的水沙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的特点,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。目前,实验室在水土界面过程、跨介质污染控制、水资源管理、生态水文、碳排放、河流生态恢复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,成果已在重要的示范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,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。

组织机构

  • 实验室主任:夏星辉教授

  • 副 主 任:裴元生,黄海鸥,李春晖

研究队伍

实验室固定人员21人,其中教授17人、副教授4人。其中院士1人,长江学者4 人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,青年长江1人,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,青年千人计划学者1人,洪堡学者1人,北京市杰青获得者1人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。

研究方向

1  水沙体系污染物/碳氮迁移转化与水土保持

  • 分析污染物的水土界面过程,研究坡面产沙、河道内水沙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、碳氮循环和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的影响机制及环境效应,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-土-非点源相互作用的定量化模拟分析。

2  水污染控制新技术、新原理

  • 针对给水或污水处理的关键问题,探索颠覆性技术的新原理;开发低碳处理技术和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技术。

3  跨介质污染控制新技术、新原理

  • 结合环境工程学科发展前沿,对水、气、固污染的综合问题开展研究,建立跨介质减污降碳的新理论、新方法和新技术。

4  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

  • 分析流域水资源时空演变格局与变化趋势,研究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,开展水资源安全评估,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等。

科研支撑

野外试验基地

崔公堤河道-湿地-前置库试验基地

衡水湖内源污染控制试验基地

桃花江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

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

重要仪器与实验装置

实验室网站

http://wsmelab.bnu.edu.cn